杂记 人心莫测 2022年6月14日 / 最近热点事件频发,也愈发令我体会到人心的变幻莫测。 世间人心,出发点不外乎公私心。 大公无私者有,但极少,且往往只之于某一事上——此事导致糟糕结果的概率往往极小。 在此非议有公心的人是对他们令人敬仰的人格的冒犯,因而只论私心。 私心往往会在自身利益被侵犯的时候作祟。 大体有两类:一类是自身的物质利益被侵占;另一类则是自己的观点思想被人侵犯时触发,如人们常说的道德绑架。 先说自身的物质利益被侵占。 物质利益不仅仅是钱财等,还包括时间、活动空间、各种资源。 城市资源往往有限,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超出合理范围时,就会有相当部分人触发这种私心,比如公共交通拥堵、教育资源匮乏、房价物价暴涨,人们的怨气会被击中到既得利益者或者这些资源的分配着身上。 还有一部分则是会“另辟蹊径”,这一部分往往是自己利益被侵犯后的道德绑架。 例如疫情期间去做核酸,一去发现人山人海,部分人私心作祟,明明是自己苦恼要排队,却抨击:这么多人挤一起做核酸,万一有阳怎么办? 或者是疫情期间防范区可以在小区活动,白天小孩们在楼下跑动玩耍,声音吵到某些人,某些人不会说他们太吵,而是说小孩子聚在一起玩,疫情这么严重,传染了怎么办? 诸如此类多不胜数。 再说到思想观念上的私心。 自身利益被侵占而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,而思想观念上的私心就不可理喻了。 一般这种私心包含两种:我是个大公无私的人,所以你必须要大公无私;你别管我是不是个大公无私的人,但你必须大公无私。 这两种要求往往都不怎么令人舒适。 灾害发生时,我捐了钱,所以你也应该捐; 灾害发生时,我没捐钱,但甲捐了四千,你怎么只捐了两千? 这两个例子大抵是私心作祟时的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形。 不过人心莫测,往往不是语言能够概括的。 但大抵是两个百分比的进度条,一条是公心,一条是私心。 人在处理事务时,这两个进度条上的数值便开始变化,二者同时存在且互相较量。 若都为0,那恐怕只有生命逝去之后才会有的吧。
一条评论
林海草原
这就是人性中不好的一点。有些人选择了出家为僧,通过刻苦修行去克服这些,我们普通人是做不到完全克服的。